球盟会qm9(中国)集团官网

特别推荐

我与兵团日报

来源:兵团日报 日期:2023-03-01

“我与兵团日报”征文启事

  1953年5月22日,一张名为生产战线的报纸,在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创刊。它就是今天的兵团日报。

  70年来,兵团日报见证了兵团的成立,记录了戈壁绿洲的沧桑变迁,展示了改革开放的澎湃浪潮,推进着维稳戍边的千秋伟业。无论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兵团日报都及时传递党的声音,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履行了兵团党委机关报的职责与使命。

  兵团日报,因兵团的存在而存在,因兵团的发展而发展。回顾过去的岁月,球盟会qm9(中国)集团官网尤为感恩兵团党委的正确领导,感谢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球盟会qm9(中国)集团官网忘不了那一双双深切的目光,忘不了那一双双温暖的手,忘不了那如雪花一样飘来的稿件,忘不了那穿越四季的叮咛和问候。

  基于此,本报开展“我与兵团日报”征文活动。希望通过这个栏目,讲述您与兵团日报的缘分和故事,表达对兵团日报、对兵团事业的热爱和情感,送上兵团日报70华诞真挚的祝愿和祝福。

  球盟会qm9(中国)集团官网真诚地希望,无论您曾在兵团日报社工作过,还是被兵团日报影响过,或是与兵团日报有着联系和特殊感情,请积极参加征文活动,写下您不凡的经历和故事,让球盟会qm9(中国)集团官网和兵团日报众多读者一道,分享您的感悟、感怀、感受和感动。

  球盟会qm9(中国)集团官网相信,您的来稿,就是给兵团日报创刊70周年最好的礼物,也一定会激励和鞭策球盟会qm9(中国)集团官网进一步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奋力开创兵团日报新的历史、创造新的辉煌。

  球盟会qm9(中国)集团官网期待着您的来稿。稿件以随笔、散文为宜,每篇文章2000字以内。兵团日报及所属新媒体将从征文来稿中择优刊登。征文活动截止6月底。

  来稿请发1183653361@QQ.com,并在邮件主题处注明“我与兵团日报征文”。

  兵团日报社

  2023年3月1日

难忘的岁月

  ●丁言鸣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曾工作过的《兵团日报》已创刊70年了。如同一个人的成长,一张性质特殊、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报纸,走过牙牙学语的幼年,迈过艰难困苦的青涩岁月,经历了风云激荡的变革,迎来了豁达通畅的成熟,留下了一串勉力跋涉的足印。

  我于1990年调入兵团日报社,那时还叫《新疆军垦》,是一张四开四版的周三小报。然而在我工作的5年中,报社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亲身经历了这个变革的过程,这是我多年报业生涯中一段难忘的岁月。

  当时,兵团的新闻人才相对匮乏,许多从业者都是从基层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土记者”。为了办好《新疆军垦》,当时的报社领导在各级支持下,汇聚了一批热爱新闻工作,又有相当成绩的新闻骨干,从而形成了一支比较成熟的骨干队伍。报社还首次招聘了一批新闻科班出身的大学生,优化了人员结构,报社的规模也达到了70多人,为报社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回顾在报社工作的岁月,有一件事令我记忆深刻。当时《新疆军垦》改名不久,球盟会qm9(中国)集团官网建立了一整套运行机制,有每周一次的编委会周会、有每日早晨的例会、有每周的好稿评选会、有编辑记者的岗位责任考核制度、有明细的奖惩制度……这些制度成了兵团日报逐渐转型发展的保证。

  最热闹的是每周的好稿评选会,编辑记者各抒己见气氛热烈,有时为了一个好标题、一则好消息、一篇好通讯,争得面红耳赤。好稿评选会成了大家业务学习的课堂、凝聚力量的加油站。那些评出来的好稿、好标题、好专栏,很多都在各级新闻奖项评选中获奖。

  开门办报,群众办报是当年一个鲜明的特点。报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定期邀请基层新闻骨干到报社实习,报社的编辑记者也定期沉下去开展新闻培训。另外,报社每年与基层联办各种征文,每年和各师、团联编各类专版、专刊,这些做法夯实了办报的基础,使报纸内容更丰富扎实。

  一张成功的报纸需要有特色的内容来支撑,而有特色的内容又来自于报社有特色的专项报道活动。在我的记忆中,《新疆军垦报》组织了许多专项报道活动,如“边境农场行”系列报道活动。在“边境农场行”系列报道活动中,3位记者北上阿勒泰、南下叶尔羌,白天采访、夜晩写稿,完成了一篇篇有分量的深度报道,诠释了伟大的兵团精神。在重大题材报道上,兵团日报以大报的姿态参与重大题材报道,仅我参与的就有中央领导视察兵团、兵团成立40周年大会、全国两会……这些重大题材报道成为我新闻生涯中最珍贵的记忆。

  我在兵团日报工作期间,报社从小报到大报,从周三刊到日报,从铅印到彩印,完成了华美的嬗变。喜看今日之《兵团日报》,内容丰富、专栏纷呈、印刷精美。我深信,随着国家的发展,兵团事业的壮大,《兵团日报》一定会不负众望,百尺竿头,越办越好。

  (作者系兵团日报社原副总编辑)

一封记忆犹新的来信

  ●刘文健

  1985年末,我收到兵团日报社的一封来信。虽然已经过去近38年,但至今记忆犹新。

  信是李中扬同志写来的,他直言不讳地对我拍摄的一幅照片提出了批评:“一张6寸的小照片,颗粒这么大,如果放大了会成什么样子?”

  那年,我刚调到团场宣传科从事新闻工作,对摄影一窍不通。宣传科的一位同志把一张显影液配方表递给我说:“你按这个比例配好显影液,把胶卷冲洗十几分钟就行了。”看我有些疑惑,他又补充说:“我也不懂,是科里一位同志调走时这样交代的。”

  当时是9月份,天气不冷不热。我按照他讲的办法试了几次,效果还可以。但是随着天气一天天变冷,胶卷的冲洗效果越来越差,最后几乎显不出影像。我以为是胶卷的问题,便跑到照相馆对工作人员说:“你们卖的什么胶卷嘛,影像都显不出来!”照相馆的师傅了解情况后,笑着说:“现在天冷了,显影液要加温,温度太低不行。”

  此后,我把显影液加温后再开始冲洗胶卷。大概温度太高,冲洗出来的照片就如李中扬所说的那样,颗粒很大。李中扬的批评对我触动很大,让我对摄影知识的学习更加急迫。于是,我买来有关书籍,下定决心好好钻研。从胶卷的定时定温冲洗,到拍摄的构图、取景;从光圈、快门的调整,到前景、背景的应用……每一个知识点,我都不放过。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第二年,我的摄影作品《干部夜间查水》在自治区举办的“七五”第一春新闻摄影大奖赛中获得了三等奖。

  调到兵团日报社工作后,又是老报人一次次为我敲响警钟,使我在前进的道路上丝毫不敢懈怠。

  有时到基层采访,发现不了好的新闻点,会给自己降低要求,“凑”上一篇“豆腐块”文章。一次,时任副总编辑陈义看了我写的一篇“豆腐块”文章,严肃地说:“刘文健,你就写这样的稿子吗?”还有一次,报社推荐作品参评“全国农民报好新闻”,我把自己写的《二十四团迁坟造地千余亩》报了上去,被周硕勋主任毫不客气地“枪毙”了。他说:“迁坟造地几年前就报道过了,不是新闻。”

  正是这些老报人的严格要求,激励我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精益求精打磨作品。我把每年出版的《中国新闻奖作品选》买回来认真研读,结合兵团实际,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兵团日报社工作的12年中,我采写的《浮夸当禁》《用生命实践“三个代表”》《新疆棉蚜越冬研究有新突破》等十几篇新闻作品获得新疆新闻奖、兵团新闻奖和国家行业报新闻奖,其中,特别奖和一等奖4篇、二等奖6篇。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归功于老报人的鞭策。

  愿兵团日报的新闻媒体人永远保持优良的工作作风,不断充实自己,脚踏实地、守好初心,身体力行、多出精品!

  (作者系兵团日报社原记者)

责任编辑:李媛媛

滑县文化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香坊区电子数码产品有限公司伊宁县汽摩配件有限公司昆都仑区保温防腐氧涂料有限公司双峰县塑料制品包装有限公司 全南县职业发展咨询有限公司沾益区工艺品有限公司松北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沐川县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怀集县企业形象策划有限公司